隐匿的过去 悬置的未来
建筑师:章明 × 张姿 + 创意品牌:尖叫设计
时间:2016.09.26-10.16,9:00-19:00
地点:水车胡同 24 号
2016年9月28日下午3点,隐匿的水车胡同24号院比平日多了一些“动静”,“北京国际设计周”之“遇见什刹海”的1/9院——由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建筑师章明&张姿设计,“尖叫设计”品牌合作的“水车花界”,举办了一场小型发布会。
建筑师:章明 × 张姿 + 创意品牌:尖叫设计
时间:2016.09.26-10.16,9:00-19:00
地点:水车胡同 24 号
2016年9月28日下午3点,隐匿的水车胡同24号院比平日多了一些“动静”,“北京国际设计周”之“遇见什刹海”的1/9院——由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建筑师章明&张姿设计,“尖叫设计”品牌合作的“水车花界”,举办了一场小型发布会。
△建筑师章明在发布会现场致辞讲演
△发布会现场合影
发布会算不上大咖云集,也并未门庭若市,只在这冷淡的胡同里轻吹起了一阵清新的小涟漪,眼见的是高阳下的绿意清爽,拂面的是北风中的沁心暖意,十几二十人穿梭在这小院中,一切恰好。正如设计师章明对设计的定位:“我们用有限介入的策略,针灸点穴一般,将新的东西轻轻地扎入什刹海的老院里。”
水车胡同24号,在尚未揭开面纱之际,就引起了周边居民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带着“扰民、违建”的“罪名”,10天后,换来 “很棒、很美、很有意思”的赞叹:纯白的钢架、跳跃的绿植、气质的展品、来往的人流,24号院就像一群迟暮老人中的新生儿,开始萌动强劲的生命力。
对于这个 “建筑师的非建筑”作业,建筑师章明有话说。
水车胡同24号,在尚未揭开面纱之际,就引起了周边居民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带着“扰民、违建”的“罪名”,10天后,换来 “很棒、很美、很有意思”的赞叹:纯白的钢架、跳跃的绿植、气质的展品、来往的人流,24号院就像一群迟暮老人中的新生儿,开始萌动强劲的生命力。
对于这个 “建筑师的非建筑”作业,建筑师章明有话说。
△“水车花界”现场
△设计主题“隐匿的过去,悬置的未来”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章明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较“四合院”,24号院更像 “杂院”,一个院子里住着很多户人家,过着接地气的实在生活。作为昔日“四合院”的一小部分,已无存过往荣光。生活习性和对生存空间的需求使然,这里的人们开始自主地向院子“拓展”空间,不大的小院显得拥挤而无序。
△24号院改造前
“虽然是一种看似混乱的搭建,但这种自组织、自协调的搭建过程也是一种生活制约和协调的体现,是生活的印记,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认同并尊重这里的过去。”章明说,“综合考虑24号院现状、周边环境、以及共20天的短设计和施工周期、有限的经费等因素,这次设计,我们认为挖掘比创新更重要,有限的点式轻介入比大动作更适宜,因地制宜、举重若轻的做法更恰当。”
于是,纯白通透的钢架构建的或“悬浮”或“静立”的“盒子”就这样“原地原貌”替代了院子里灰色厚重封闭实墙的“违搭乱建”,新颜下 “隐匿”地呈现着“历史”。 “最熟悉的陌生感”——也许是这里的老住民最大的感受吧。
于是,纯白通透的钢架构建的或“悬浮”或“静立”的“盒子”就这样“原地原貌”替代了院子里灰色厚重封闭实墙的“违搭乱建”,新颜下 “隐匿”地呈现着“历史”。 “最熟悉的陌生感”——也许是这里的老住民最大的感受吧。
△“水车花界”的“白盒子”
穿过冷淡的胡同,我们带来色彩的温度
胡同太冷淡,院子太内向,水车胡同24号院常常被错过。对此,章明说:“我们希望把院子打造成这片‘冷淡’区域的热点,一个公共的活力客厅,从长久的规划来说,这里将是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文化空间,人们愿意在这里停留,阅读、休憩、聚会、聊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于自己的一隅。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这里变成冷淡氛围中有温度的地方。”
剥离了灰冷斑驳的外墙,裸露的岁月的红砖温暖了空气;俏皮的绿植缠绕着轻盈的白框肆意悦动,清爽了疲倦的双目,也透亮了这一方小院;白砂石、白悬丝、白色的蒲团置于“笼”中,突然只想静静地坐着发呆。
红、白、绿,是建筑师给24号院的新色彩,24°的温暖,刚刚好。
胡同太冷淡,院子太内向,水车胡同24号院常常被错过。对此,章明说:“我们希望把院子打造成这片‘冷淡’区域的热点,一个公共的活力客厅,从长久的规划来说,这里将是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文化空间,人们愿意在这里停留,阅读、休憩、聚会、聊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于自己的一隅。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这里变成冷淡氛围中有温度的地方。”
剥离了灰冷斑驳的外墙,裸露的岁月的红砖温暖了空气;俏皮的绿植缠绕着轻盈的白框肆意悦动,清爽了疲倦的双目,也透亮了这一方小院;白砂石、白悬丝、白色的蒲团置于“笼”中,突然只想静静地坐着发呆。
红、白、绿,是建筑师给24号院的新色彩,24°的温暖,刚刚好。
△“水车花界”的“新色彩”
游目观想,我们营造“小”空间的“大”体验
水车24号院是名副其实的“小”院,140平方米的占地,不足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这里有院,‘院’是中国传统空间中的要素,从院中可观感天地日月,窥一院而知春秋晴雨,这个‘院’,就是我们想实现价值挖掘和放大的点。”章明对“院”流露出欣喜之情,“如何将‘小’空间放大,将‘院’的空间精髓运用极致,为‘游目’式的观想体验提供可能,以尽力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大’意境,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
对此,建筑师运用了“模糊界面”丰富空间层次,镜面借景拓展视觉空间的做法,以“花”之名,用绿植为“界”,暧昧朦胧了“内”与“外”,部分实墙被镜面替代,空间层叠延展,带着不确定的动态变幻。
△“模糊界面”
△镜中的“世界”
阳光和空气就这样任性地穿“墙”而过,原本局促单调的空间变得丰富:天地大了,院子亮了,层叠下不再是“一眼望穿”的压抑“小”院,而是视觉上“雾里探花”的无尽“大“空间。穿梭“展台”,这小小的空间,却也有了“步移景异”的意境。
△“小”空间里的“大”世界
关于生活与美学,我们想做得更多
在这 “花花世界”的布展方案中,原作工作室选择 “尖叫设计”作为合作品牌。对于这样的选择,章明回应:“‘尖叫设计’希望将具有美学价值的家具带入生活,这和我们希望将24号院打造成一个充满绿意和生机的‘花花世界’、一个生活美学场所的主旨是匹配与契合的。”
“尖叫设计”的产品设计师和建筑师共同甄选了展品:有北欧40年代初的老家具从时间与价值维度回应24号院的独一无二与弥足珍贵;有融合传统中式元素的现代家具用设计致敬四合院的传统……它们都被恰当地置于以“花”为“媒”的 “展台”中。
△展览现场
发布会当天,穿着水袖绿衣的舞者轻柔地在光影下起舞,穿梭在虚实交替的空间中,舞者的影子摇曳着穿过虚拟朦胧的界面,将悬浮之态定格在红色的砖墙之上,自由地与时光对话。
△舞者高高的“花式”演绎
对于展品,也许我们无知它们的历史、价值;观看舞蹈,也许我们并未感悟建筑师与舞蹈家背后的寓意;关于美学,也许我们并不精懂,甚至没有一知半解……所有对生活与美学的认知,也许最终只是眼中突然闪过的一丝光亮,是拿相机按下快门的记录,是一句脱口而出的“真好看”,是一张发朋友圈的自拍……但这又何妨?生活和美学的价值不就是如此,让人感到愉悦与舒适么。
△在胡同中寻“美”的人儿
章明说:“在打造传递生活和美学的过程中,设计师用自己的智慧给出完美的设计,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好’,但这之外,我们想做得更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我们的感染下用爱自己的方式生活。”
关于城市,我们重要却又渺小
水车胡同24号院,是原作工作室的建筑师,对什刹海、甚至更大范围相似区域复兴的探索性的“小”尝试。
章明这样描述 “悬置的未来”:“从城市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保留这种区域的低密度,用24号院这种轻微、有限的介入方式,使它们成为城市呼吸的空间,从高密度的地方望过来,可以看到绿植与建筑相容,成为钢筋丛林的点式盆景或片式绿洲。
然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面貌的复兴和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建筑师只是太小的一个环节,可尽之力微薄,一切都是未知,像我们展览中悬浮在空中的网笼,我们并不知道最后是否能如我们所想所愿地让这里的生活在延续过去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多。”
对这“悬置的未来”,有担忧、疑虑,但更多的是挑战和期待。
合作品牌——尖叫设计
大生活里的小设计,在艺术中生活
作为“水车花界”的合作品牌,“尖叫设计”携数件 “甄选珍藏”亮相水车胡同24号院。这一次,家具不再只是 “用品”,更作为一种美学象征被独立呈现。
这次的展品均用自然质朴的材质:木、藤、布……精工细作而成,饱含了匠人的智慧和巧作,它们早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却依然经典,散发着历久弥新的优雅气质,每一眼、每一次触摸,都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师们在特定历史时间中对当下设计的功能、形态、技术及材料极致使用的体察。
当这些家具静默地在缀满绿意的白色展框中,和这“花花世界”、 和这四合院的氛围、和胡同里的生活,是如此契合。
当这些家具静默地在缀满绿意的白色展框中,和这“花花世界”、 和这四合院的氛围、和胡同里的生活,是如此契合。
△尖叫设计展品
然而,尖叫设计作为在中国解读北欧生活方式最全面、最深度的品牌平台,所有的展品均来自北欧。明明是东方和西方的遥远距离,相悖而生的文化土壤,两者却如此融洽共存。
对此,“尖叫设计” 的总裁薄曦解答道:“北欧家具,尤其是丹麦家具在设计中和中国明代家具有部分传承关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丹麦人的著作中第一次确认中国明代家具作为一个体系在全球的独立地位,丹麦最著名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借鉴了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精髓,设计了一套风靡全球的中国椅系列,该系列在今天中国的家具仿品中居于前列,可见中国和北欧的人在家具的使用价值、审美、工艺理解上是相通的,只是在这个相似的理念中,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中还有重视家具礼仪性的一面,有时会出现形式大于功能的倾向,但北欧人一年四季大部分在户内生活,在北欧的家具设计中,功能成为他们最核心的价值,对室内、灯光、色彩、家具的舒适度要求成为他们的设计准则,反映了“人、物合一”的生活态度。
所有这些,也是章明和张姿老师在 ‘花花世界’的设计过程中,对人、建筑、家具、甚至器皿在日常生活中合一、互动的思考。此外,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家具又从时间的维度上回应了四合院的历史悠久。所以它们在‘花花世界’中是平和而自然的。”
对此,“尖叫设计” 的总裁薄曦解答道:“北欧家具,尤其是丹麦家具在设计中和中国明代家具有部分传承关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丹麦人的著作中第一次确认中国明代家具作为一个体系在全球的独立地位,丹麦最著名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借鉴了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精髓,设计了一套风靡全球的中国椅系列,该系列在今天中国的家具仿品中居于前列,可见中国和北欧的人在家具的使用价值、审美、工艺理解上是相通的,只是在这个相似的理念中,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中还有重视家具礼仪性的一面,有时会出现形式大于功能的倾向,但北欧人一年四季大部分在户内生活,在北欧的家具设计中,功能成为他们最核心的价值,对室内、灯光、色彩、家具的舒适度要求成为他们的设计准则,反映了“人、物合一”的生活态度。
所有这些,也是章明和张姿老师在 ‘花花世界’的设计过程中,对人、建筑、家具、甚至器皿在日常生活中合一、互动的思考。此外,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家具又从时间的维度上回应了四合院的历史悠久。所以它们在‘花花世界’中是平和而自然的。”
△尖叫设计展品
“尖叫设计”带着“生活即风格”的品牌哲学而来,带着“大生活小设计”的生活美学理念而来,“古董”展品因历史而珍贵遥远,但它们让过目的人赞叹:“原来生活可以处处皆艺术。”
这次“水车花界”中的展示,只是尖叫“大生活小设计”的开始,为了将这种对生活和美学的态度延续和传播,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近美、消费美、生活在“美”之中,尖叫正进行自有品牌的打造,让优秀的北欧设计师来到中国,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基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北欧家具的设计价值观,为中国的年轻消费者提供真正国际水准、高性价比、风格独特的家具产品,今年年底,尖叫设计即将推出100款新产品,刷新生活美学新概念。
这次“水车花界”中的展示,只是尖叫“大生活小设计”的开始,为了将这种对生活和美学的态度延续和传播,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近美、消费美、生活在“美”之中,尖叫正进行自有品牌的打造,让优秀的北欧设计师来到中国,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基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北欧家具的设计价值观,为中国的年轻消费者提供真正国际水准、高性价比、风格独特的家具产品,今年年底,尖叫设计即将推出100款新产品,刷新生活美学新概念。
“遇见什刹海”
由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遇见什刹海”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2016.09.23-10.07)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洞/和光同尘”和“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
由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遇见什刹海”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2016.09.23-10.07)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洞/和光同尘”和“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