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地:建筑师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设计出打动别人的作品

Q1:对于梅花楼片区核心设计理念是什么?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朱小地:对于梅花楼片区的设计,我们团队提出了榆林夕照这样一个总体的概念,我们为什么这样讲呢?我在现场考察的时候,注意到整个的片区实际上以梅花楼为主,它的这种高度、造型,都是里面的一个视觉的焦点。同时,它围绕着梅花楼在我们的东侧,也就是说面临着西侧,展现了一个多层的崖壁窑洞特殊的地貌和人文景观。这样一个景观,我觉得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光线照过来的时候,我觉得是一幅难以忘怀的,难以让我忘却的一种场景。
 
那么这个场景我觉得是打动我的,是我们团队主攻的方向。这样的一个设计,其实对我们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物理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比如说钢筋、混凝土、砖石、瓦块,玻璃、木头这些材料,去做打动别人的一种情境,一种场景,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很难达到那个高度。可能建筑师自己的自娱自乐,别人可能没有感触,或者别人的感触和我们建筑师追求的方向是不吻合的,都有可能,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过去在处理场景,处理片区设计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困境。所以我们想怎么通过这样一个大的场景的塑造,然后再通过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策略,层层展开,把这个设计能够做好。这个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Q2:梅花楼片区的设计希望大力发展文旅体验,凸显文化标签。您认为梅花楼片区有什么样独特的文化特质,该如何打造自己独特的文旅品牌?
 
朱小地:对于梅花楼片区不可能使用过去已有的经验,还是要针对我们场地的特点,比如说为什么叫梅花楼片区,它是在整个榆林卫城里面处于什么地位,这一点我们做了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我们这个片区有一个普惠泉,就是榆林卫城发源地。我们说这个发源地,可以想象当年,几百年前要建卫城的时候,肯定要找到水源地,因为这个水源就是普惠泉这个位置。实际上在这个地方,应该说是榆林卫城的发源地的所在。
 
那么周围有很多的榆树,也是榆林名字的由来。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做成所谓的适宜人活动、消费的场地。而且我觉得它应该是属于在整个榆林卫城里面,它处在文化的高地。我们新的设计也希望把这样一种过去是水源地,现在应该打造为一个当地文化的发源地,新的当代文化的发源地。
 
实际上隐喻到这样一个角度,这个时候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设计的目标,或者说定位之后,我们也通过了一些实景演出的方式,来诠释当地的特点,以及包括过去边疆重镇当时的一种场景,通过实景演出的方式来展现。我们大概规划了四幕小的沉浸式的演出,然后最后在礼堂里面有一个大的整体的演出,这样把外来的游客和当地的市民,可以吸引过来,更多地参与这个场地的旅游消费,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Q3:梅花楼片区地处古城内部,紧挨古城墙以及古城大街,您对片区提升更新保护历史精神与文化气质之间,是如何平衡和思考的?
 
朱小地:梅花楼片区其实处在六楼骑街这个大街,以及东侧的城墙之间,我觉得它是跟古城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对场地的尊重,以及包括从梅花楼、普惠泉、文昌宫、药王庙,以及建国以后的礼堂,农干校的窑洞等,这些都是历史文化遗存。我认为当代人只有充分的尊重和继承这样的文化遗产,并加以现代的演绎,才是最好,或者最准确地对文化,对这个城市更新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最准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这个设计中,我们没有简单地、过多地强调建筑师自己所谓的能够能改天换地,重建空间的这么一个能力,我们更多的是对每个建筑和整个场地的研究,那么找到城市更新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用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文化的遗产。只有这样,我觉得才是最大地尊重古城,最大地、最有效地去弘扬当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