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民院士团队融合唐山蓝绿两脉,激活城市原点再复兴

\

编者按:

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以“城市更新”为主题,选取最能代表唐山工业发展历史的陡河两岸区域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该区域是唐山市工业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承载了唐山市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进程。力求通过大师邀请赛平台模式,挖掘与延续“城市源点”的时代价值,探究工业文明轨迹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模式,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参赛的四家大师团队以前瞻性、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基于唐山市丰富的工业遗址资源、工业景观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本底,为未来城市发展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四个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推动唐山城区东部空间价值重塑和城市活力提升,形成新时代城市更新建设的典范之作。


大赛选址研究范围
 
本次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分为概念规划设计、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并在设计前加入宏观研究。本次大师邀请赛统筹研究范围为开越路以西、南新道以北、龙泽路以东、唐马路以南,总研究面积约36.5平方公里。设计方案运用宏观研究、区域统筹、系统思维,不局限于上述统筹研究范围。
 
 \
 
△概念规划范围效果图
 
 \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一、研判

唐山城市更新,是很多工业城市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唐山所拥有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优势将是唐山城市更新的重要支点,也是我们规划设计的重要切入点。
 

——孟建民

 
陡河两岸区域,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十字发展轴的东北象限,临近城市中心、高新组团以及开平组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更加真实、直观地了解唐山城市现状,孟建民院士团队借助大数据工具对整个唐山市域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形成了相应的结论来指导此次规划设计。


团队通过对唐山市中心城区的动态位置、静态空间、显性街景以及隐形环境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陡河两岸区域缺乏聚集锚地、沿河带型空间分割、城景分离、设施布局不足且分布不均等现状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城市发展建议。

 
∎ 发展建议
空间结构优化
利用陡河片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中心体系,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游憩功能完善
充分挖掘陡河片区自身资源特色与优势,通过陡河片区设计拉开游憩体系框架,完善城市游憩功能;
特色业态植入
引入特色化功能业态,强化地域特征,打造城市特色化、名片化目的地。
 

 
二、定策
 
随着城市的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以后,面临的问题由“量”转变到“质”的问题。由转变过程中,必须梳理一个由粗放到更加集约、精细化的规划建设转型的思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更多的准备。
 

——孟建民

 
“蓝绿链接、原点复兴”是团队基于对现状问题研判和对唐山未来发展展望提出的设计主题,“希望通过这次规划设计为陡河两岸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在对场地的可达性、上位规划、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分析后,团队希望通过提升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开发激活资源、更新产业布局以实现生态、生活、文化、产业四方面的设计愿景——望山见水的蓝绿城脉、生态宜居的乐活社区、记忆交织的文化展场、复兴更迭的创享业群。
 

∎ 发展建议
编织蓝绿体系,实现望山见水的蓝绿城脉之生态愿景。
以陡河、大城山、花海为主要线索,打造交织错落的蓝绿体系,根据河道空间及周边景观生态资源,优化生态廊道,串联各要素,形成空间主框架。

生长次级体系,实现生态宜居的乐活社区之生活愿景。
在空间主框架的基础上生长出次级结构,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
 
整合文旅资源,实现记忆交织的文化展场之文化愿景。
以陡河与铁路为线索,串联小山商业街、大城山、唐钢、花海、园博会、弯道山等各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在陡河两岸区域设计游船线路和轨道线路,打造城市文旅专线。

培育活力极核,实现复兴更迭的创享业群之产业愿景。
团队通过研究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条件,在具有潜力的位置,差异化培育新的增长极:陶瓷文创极、工业创制极、多元体验极。加强城市主次轴协同发展的同时,缓解中心城区压力。
 

 
三、总体城市设计
 
陡河区域聚集了许多近代工业文明的遗址,同时处在山水生态环境之中。把环境的资源、工业文明历史文脉的资源发掘、调动起来,是这次设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孟建民

 
\ 
△ 概念规划范围效果图
 
基于对现状问题的研判和对唐山未来发展的定策,方案形成一带两脉三极的规划结构。
 
∎ 规划结构
一带两脉三极一带:文化创新提升带
两脉:陡河蓝脉、生态绿脉
三极:陶瓷文创极、工业创智极、多元体验极
 
∎ 公共设施规划
整体规划遵循“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根据步行距离对居住区进行分级,提供丰富、便捷的配套设施,使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空间,易于市民的到达,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 旅游线路规划
游船线:结合唐山环城水系,团队设置游船码头以及游船线路,串联地区富有文化价值场所的同时,增加可达性。
轻轨线:继续保留铁路所形成的城市肌理,把铁路改造升级成为城市旅游轻轨线。
 
∎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方案秉持游览、亲水、互动、自然的原则对滨水开放空间进行设计,调整局部路网以加强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和可游性,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系统实现滨水空间的技术功能。
 
∎ 空间结构规划
 
陶瓷文创极:在陶瓷公园和弯道山公园周边,以陶瓷产业为核心,打造创意设计产业集群。
 
\ 
△陶瓷文创极
 
工业创智极:在唐钢周边地区,设置以制造研发为主轴的产业基地,助力唐山工业科技转型。
 
\ 
△工业创智极
 
多元体验极:以复合体验为主题的原点片区,是设计的核心区。
 
\ 
△多元体验极
 
 

四、核心区城市设计
 
唐山近代工业文明和它留下来的这些遗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更是全国性的。如何把它的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好、调动好,并与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结合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孟建民

 
 \
△核心规划范围平面图
 
\ 
△ 核心区范围效果图
 
核心区位于规划范围最南端,是唐山城市的起源点。“如何挖掘场地的有利资源并将其联动起来产生叠加效应,将是激活原点片区的关键所在”。团队对小山片区的更新提出四大未来愿景——多义空间、城市社区、城市热点、城市名片。
 
“历史文化资源更为集中,城市问题也非常突出”,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地扩散,老城区未能及时调整定位,同时由于铁路、煤矿以及地震断裂带所带来的影响,导致核心区内路网割裂、肌理混乱,逐渐走向衰败。区域的有机更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道路优化、资源利用以及品质提升是孟建民院士团队针对小山片区提出的三大设计挑战。

 
∎ 设计策略
基于核心区现状,团队提出三大设计主张:再定位、再链接、再激活。
 
再定位
根据上位规划和大数据研究,寻找核心区再定位的切入点。团队认为核心区是一个集合了工业文化、城市历史、文娱商业、景观生态以及市民生活的多义空间,一个新兴的城市热点。
 
再链接
在物理空间层面,团队重新梳理了核心区内部的道路系统,改善其与周边地块的链接。通过环形加放射的路网结构以及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有效提升地块的可达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对地块的功能进行了系统梳理。
 
再激活
-城市走廊 
引入一条串联工业历史文化区、城市公园以及小山商业步行街的城市走廊。工人文化节、评剧艺术节、旅游文化节都将在这里开展,成为多元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城市极核 
在核心区中心,植入一个城市级的活力极核,包含文体中心、图书馆以及复原的小山剧院,弥补老城区文化艺术类公益服务设施分布不足的现状,为核心区提供持续的活力,成为区域热点。
 
-小山站 
未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唐胥铁路的货运需求弱化,建议将其打造为一条展示近代工业文化和唐山城市发展的文旅专线,并在核心区内设置小山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唐山市文化旅游的第一站。
 
小山片区构建了两带一极的空间结构——两带:城市绿带、唐山走廊;一极:城市级的服务极核。
 

∎ 设计创意
生态优先:结合区域内的地震断裂带以及现状的原点公园和铁路公园,打造环形城市公园。
交通提升:从道路系统、小尺度街区、慢行系统以及公交系统进行提升。
混合社区:居住生活、办公、城市服务、商业文旅多元融合,为片区内提供持续的活力。


∎ 重点区域设计

\

△重点区域设计概念图

用发展的眼光,用进一步迭代提升的心态,有所拓展、有所创新、有所传承,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面向唐山新的未来。希望通过陡河两岸区域的城市更新建设,打造唐山城市新名片,成为唐山城市转型升级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唐山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思考和畅想。
 
设计团队:孟建民、彭鹰、段伟文、马力元、肖林、杨冰洁、王仙龙、张小艺、赵津、尤久禄、林颖蓥
图片版权:文章图片所有权均归孟建民院士团队所有
版权声明: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归孟建民院士团队所有,由CBC建筑中心整理发布,如需转载,需注明版权,并联系吴女士 18701618214。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者,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
唐山市人民政府
组织单位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策划执行单位
毕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