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以“城市更新”为主题,选取最能代表唐山工业发展历史的陡河两岸区域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该区域是唐山市工业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承载了唐山市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进程。力求通过大师邀请赛平台模式,挖掘与延续“城市源点”的时代价值,探究工业文明轨迹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模式,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参赛的四家大师团队以前瞻性、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基于唐山市丰富的工业遗址资源、工业景观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本底,为未来城市发展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四个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推动唐山城区东部空间价值重塑和城市活力提升,形成新时代城市更新建设的典范之作。
大赛选址研究范围
本次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分为概念规划设计、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并在设计前加入宏观研究。本次大师邀请赛统筹研究范围为开越路以西、南新道以北、龙泽路以东、唐马路以南,总研究面积约36.5平方公里。设计方案运用宏观研究、区域统筹、系统思维,不局限于上述统筹研究范围。
△ 概念规划范围效果图
评委评价:李晓江大师在进入中规院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唐山市震后第二版总体规划,与唐山就此结缘。在这次唐山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中,团队以扎实的分析、系统的规划、先进的更新理念,基于对历史的尊重,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深度、富有情怀和理想、落地性很强的方案,荣获一等奖。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一、现状调研
历史文化留下的不光是工业遗产还有城市遗产,怎么去认识这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富集性、文化资源的富集性和自然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其实是最核心的课题。
基地分析——城市源流兴衰的见证者
唐山,是敢为人先的工业摇篮、是铁路起始的永恒坐标,是涅槃重生的英雄城市。本次大师邀请赛的设计研究选址为唐山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区——陡河两岸,它是城市的源点、城市的记忆,但在当下它又是面临发展困境的一个地区。
基地面临的课题——城市功能肌理的割裂带
自唐山市灾后重建以来,受到城市发展重心西移,设计选址范围逐渐被城市边缘化。团队通过对城市的源流、兴衰过程进行分析,梳理出基地面临的四大割裂问题:生态割裂、空间割裂、价值割裂以及人文割裂,其中:
∎ 生态方面
燕山余脉与陡河山水相依,穿过唐山市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其对山水空间挤压,使得蓝绿生态空间不连续、生境空间不成系统。
∎ 空间方面
震后随着城市发展重心西移北移,基地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地区,传统以工业生产为主线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组织模式,难以融入和适应中心城区空间发展需求,存在道路交通系统不兼容、滨水岸线空间未利用等问题。
∎ 价值方面
地区目前承载的产业、功能与新时期唐山发展定位和新时代人民需求格格不入,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存量空间没有激活,公共服务设施覆盖不均、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隐患。以煤炭、钢铁、陶瓷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生产,面临着绿色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以批发零售、家居建材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模式和业态,面临着互联时代模式更替和消费升级业态更替的双重压力。
∎ 人文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未活化。随着历史场景的消逝、文化资源的埋没以及人文价值的荒废,城市地区逐渐衰败,逐渐成为市民心中落后地区的代表。
思考:新时代下基地之于唐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基于现实问题,团队提出如何破除割裂、如何释放价值、如何传承历史、如何开创未来、如何永续发展的五大核心命题。
△ 规划思路图
二、统筹规划手段
城市更新的核心关键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品质。人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我们今天所谓城市更新研究的话题。
基于上述分析,方案采取以绿色和人文作为两条主线思路,在城市层面强调功能和未来发展模式的融合。提出了契合三个城市未来、融合三个城市象限两大构想。
△ 契合三个未来目标概念图
在空间上强调“向东与东湖生态绿地和未来重点郊野景观融合,向西与城市功能进行全面融合,向南用小山深厚的文化沉淀与记忆和南湖的生态环境进行融合”,即:向东交融东湖画境、向西融入城市生活、向南激活南湖记忆,融合三个城市象限,联动编织“碳中和”的未来体系:夯实深绿的未来城市底色、营造丰富的未来生活场景以及构建智慧的未来的支撑体系。
三、概念规划手法
唐山是一个工业文明养育起来的城市,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同时工业文明也造就了唐山独特的气质文化。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新功能的植入与形成,以及新人群的吸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绝对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在概念篇,团队从四个层面缝合基地现存的四大割裂问题,采用总体空间结构与四大系统缝合的方式对陡河两岸进行缝合与织补,全面修补这条难舍的脉络。
∎ 缝合生态本底,重塑蓝绿生境
陡河是唐山的母亲河,贯通南北,与城市大量道路系统以及以南湖、东湖为主的生态环境体系呈现出东西向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团队贯通水岸形成连续的滨水开敞活动空间;将“绿享邻里”的理念贯穿,通过“微更新”释放街头绿地,形成城市街头游园体系;同时加持可再生能源,重塑了一个完整的生境系统。
∎ 缝合潜力单元,重建片区活力
团队注意到基地内主要是以相对成熟的住区为主,对地区进行分类应对,盘整存量空间,缝合一瓷厂创意工坊、弯道山文体公园、童稚主题教娱园、水岸文旅核心、小山未来单元等五大潜力单元;通过嵌入未来单元构建混合功能聚落、激活陡河两岸滨水空间、重振水铁双路,构建三大游线等创新赋能手段来释放空间价值。
∎ 缝合人本场所,重构共生单元
强调社区生活,通过设施共享打破空间壁垒构建无界社区、倡导轻出行打造职住服一体的轻行社区、结合智慧治理工作构建健康社区。
∎ 缝合交通网络,重织城市肌理
团队强调打通东西向、疏通南北向,完善城市型路网体系;对跨河桥梁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分析,对跨河桥梁节点进行优化;特别对城市的绿色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做了完整设计,在采用TOD模式的同时强调打造风环境、光环境和人文环境最舒适的慢行系统。
方案借山水之势、溯人文之脉、启未来之意。强调“用一河五山来展示它的生态环境,用双路五园恢复它的文化环境,创造一个百坊千巷的繁荣景象”,构建了“一河五山显生境、双路五园展文境、百坊千巷创荣境”的空间格局结构,描绘出一幅城市空间嵌入自然格局的活力城市图景。
△ 概念规划范围空间结构图
四、核心区域规划——小山片区
小山片区是唐山城市发展的原点。过去,小山“因煤而兴”,创造了中华民族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承载了唐山人民一个又一个美好记忆。传承历史、面向未来,重塑这里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关系,创新“去碳而荣”的绿色发展模式,给山河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唐山市民带来美好幸福,既是对小山的一个温情回馈,也是实现唐山市民的一个美好梦想,更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深切召唤……
△ 核心区范围效果图
方案在核心区层面强调文化价值的愈合。团队基于小山片区凋敝落后的业态、封闭割裂的空间、价值埋没的历史以及消失殆尽的城市乡愁等现状问题,提出“要追寻历史记忆,净化发展空间中不必要的杂质,强化内部交通和人际交往脉络,最后创造一个丰富景观的梦境和零碳的生境”的更新思路,即:追忆溯源、去杂提纯、链经通脉、织景筑梦和零碳生境。
01追忆溯源,育合文化价值
挖掘最具代表的工业文化遗址,保留开滦煤矿的生产遗迹和唐胥铁路的铁轨遗迹,通过开敞空间的联通,慢行空间的串接,视觉空间的设计,将两大历史文化区域有机融合;通过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研发、创意、商业、办公等现代城市功能的植入,对历史文化空间赋能,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孕育和生成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空间。挖掘最具怀念的生活空间场所,在原有“小山大世界”的空间肌理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恢复原有的功能业态、空间形态和生活情态,打造“小山新世界”。改造建国路市场,将城市原点公园放大、延伸、渗透,整体打造“冬日暖城”,为唐山市民提供最美的“追忆”空间。挖掘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依据史料记载,恢复天桥、老道门、北道门、清真寺、转角楼、小山大世界等建筑原貌,通过空间的联系与风貌的延续,使其成为小山地区最为耀眼的明珠和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02去杂提纯,育合空间价值
通过现状建筑的质量分析,判断具有保留和改造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与改造,提升建筑质量与形象;通过现状建筑的功能分析,判断具有保留和置换价值的建筑,进行新业态植入,提升业态的功能与活力;通过现状建筑的权属分析,判断城市更新的针对问题和实施难度,提出类型的确定与模式的选择;通过现状建筑的绿色品质分析,判断建筑绿色改造价值和改造需求,分类施策,提高建筑资源环境效益和宜居水平;通过场地空间的人口分布分析,判断不同群体的构成比例与真实需求,提出职住服均衡布局方案;通过场地空间的地质条件分析,判断城市安全的底线要求,提出开发建设的分区管控与强度要求。
03链经通脉,育合功能价值
营造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和多样化的景观系统,通过绿地与景观有机结合,提升生态空间的功能价值;营造复合化和立体化的交通流线组织,通过舒适、便捷、有趣的通行体验,提升交通空间的功能价值;营造多样需求的交往空间、多样人群的旅游线路、畅达无界的慢行系统、多样复合的功能业态和人本关怀的职住服均衡布局,提升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的功能价值。
04织景筑梦,育合场所价值
方案强调对小山片区五大功能和空间场景的营造。利用铁路遗产,讲铁路故事,形成高铁峰会;利用中国最早的现代煤矿矿井以及井上设施,建设绿色能源体验中心;将原点公园和工业遗产选址融合在一起,成为有活力的一体化公共空间城市原点公园;利用既有建筑复建、维护以及部分改造,实现小山艺术街区的人文魅力;通过拆迁建设具有人文尺度、适应新经济发展、符合老城肌理、新经济人群的智创街区。
∎ 高铁峰会节点详细设计——铁路故事
规划紧紧围绕“铁路”主线,保留和整合开滦厂区内部铁路,印记铁路源头的历史;结合新时代唐山高铁发展趋势,植入高铁主题世界高峰论坛,引入北车科研办公等产业功能;整合现状铁路源头博物馆和蒸汽机车观光园,增建游客服务中心,对场地进行空间改造,在铁轨上部加建太阳能板顶棚,在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兼具“天幕”功能,营造梦幻空间,变锈为秀,打造成为展现中国铁路发展历史与未来的全景体验中心。
∎ 绿色能源展示体验中心节点详细设计
场地内工业建筑遗迹较多。规划将城市北向界面打开,将城市生活和城市功能引入场地。在保留和展示开滦矿区内的现存历史建筑、采掘设备、百年历史的地下巷道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基础上,增加室外连廊系统,编织建筑群体空间、室外场地空间和地下空间;转换原有建筑功能,利用洗煤池、筒仓等现存工业遗址打造极致体验场景;增建绿色能源展示体验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室外活动广场,打造新时代绿色能源展示体验和交流实验的示范平台。
∎ 城市原点公园节点详细设计——冬日暖城
规划将城市原点公园向南放大,布局采用步行化、景观化的方式,将城市原点公园、建国路市场、东方购物广场、唐钢宾馆、旅游铁路站点连接为整体;在保留建筑物原始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加建太阳能顶棚、建筑绿色化改造、立面整体修缮等手段,植入现代元素和科技元素,实现活动空间冬暖夏凉的效果;复建天桥和火车站等人民记忆深刻的标志性建筑,赋予新的旅游体验功能,打造成为小山地区全时体验的市民活动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和购物娱乐中心。
∎ 小山艺术街区节点详细设计——小山新世界
规划保留原始街区肌理,改造成为商业步行街;恢复小山大世界、天桥两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对场地内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街区;修缮小剧场、小山菜场、小山批发市场、清真寺等历史遗存;提供评剧、皮影戏、乐平大鼓等地方特色演艺场所;将小山打造为印记唐山历史和弘扬唐山文化的艺术街区,复兴小山作为冀东明珠的历史地位。
∎ 智创街区节点详细设计——梦想花园
规划通过城市更新,将原住民安置于车站路东侧。融入北侧小山艺术街区肌理与尺度,建设花园式居住办公混合功能场所,营造灵活多样的室内外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低租金居住和创业场所,鼓励创新创意。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零碳园区。打造成为唐山创新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创业梦想示范区。
05零碳生境,育合生态价值
以均衡的职住服布局、丰富的功能混合、科学的社会机动车停放和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促进片区内部交通零碳化和出行友好;以网络化绿地系统建设为主体,结合各类室内花园、屋顶绿化、屋顶花园和屋顶微农场建设,提高片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开源节流,构建片区整体的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物高效及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碳排放,促进环境友好;因地制宜,全面提高新建建筑绿色节能设计标准,引导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结合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冬日暖房等被动式空间设计措施,减少建筑运行碳排放,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零碳建设单元的划分和典型设计,实现各项资源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片区综合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总览——五大核心命题、各个击破
方案以绿色、人文为主线;以融合、缝合、育合为规划手法;将因炭而兴、百折不挠的唐山打造为去碳而荣、敢为人先的唐山。
∎ 团队采用缝合空间的方式对生态本底、潜力单元、人本场所以及交通网络进行缝合,破除四大割裂问题;
∎ 通过追忆溯源、去杂提纯、链经通脉、织景筑梦、零碳生境来育合文化、空间、功能、场所以及生态价值;
∎ 营造铁路故事、绿色展厅、冬日暖城、小山新世界、梦想花园五个重点场景,找回城市记忆、传承历史;
∎ 把握优势资源,夯实深绿的城市底色、营造丰富的未来生活场景、构建智慧化支撑未来的发展体系来开创城市美好未来,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唐城新境,传承历史、面向未来,重塑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关系,创新“去碳而荣”的绿色发展模式,示范中国未来城市价值主张。
设计团队:李晓江、胡耀文、慕野、张辛悦、孟宁、徐玉、王富平、刘舸、刘彦含、蔡昇、赵兴华、严若曦、王艺霖
图片版权:文章未标注版权图片所有权均归李晓江大师团队所有
版权声明: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归李晓江大师团队所有,由CBC建筑中心整理发布,如需转载,需注明版权,并联系吴女士 18701618214。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者,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主办单位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
唐山市人民政府
组织单位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策划执行单位
毕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