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健康城市建设探索专题研讨会在唐山成功召开!

\

 
编者按:2021年10月17日,“以疫情为鉴的健康城市建设探索——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应对与思考”专题研讨会于唐山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作为第四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城市更新发展建设与健康城市的重要命题,汇聚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师、行业专家学者与实践领袖等作为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探索健康城市建设途径,并提供创意性、实践性的思路与展望,全面推动唐山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为唐山乃至中国城市更新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CBC
 
 

01直击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毕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执行。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唐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 
\
研讨会现场©CBC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李贤明在开场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河北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专题研讨会将是一场观点交流、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希望通过各位大师精彩的演讲,为我们带来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提供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和设计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和吸收大师们的思想精髓,创新思路,储备力量,为全面提升河北规划设计水平群策群力,努力实现河北城市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一港双城办主任薛波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以疫情为鉴的健康城市建设探索专题研讨会”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分析疫情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研讨城市更新工作在健康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改进的方向,引发大家对建设更加健康、安全、韧性、智慧城市的新思考。希望各位嘉宾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唐山,为唐山城市更新发展积极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本次研讨会全程开设多平台线上直播,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人民日报海外网、经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燕赵都市报、《直播50分》、腾讯唐山、中国房地产报、中华建筑报、中国建材、城市设计联盟等十五家媒体参与现场报道。毕玺文化总编辑柳青担任会议主持。

\研讨会现场©CBC
 
 

02主题演讲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磊,朱小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朱小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坚,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李保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潘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王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唐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导,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龙瀛,愿景集团副总裁,副总设计师,九源设计院院长江曼进行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各位专家学者、实践领袖以疫情为鉴,为我们分享了丰富的相关案例与前瞻理念,探讨和反思现有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健康城市建设途径。
 
\

沈  磊

在以《健康城市规划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嘉兴城市总规划师模式》为题目的演讲中,将探索中国规划治理的发展道路分为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城市总规划师模式的创新”与“城市的规划治理实践”三个部分。在国家城市治理正处于要求转型的新时代,面对非健康城市问题,他提出规划治理创新模式——城市总规划师模式。沈院长2020年被嘉兴市人民政府聘为百年嘉兴市城市总规划师,这次演讲他以嘉兴为例为大家介绍城市总规划师模式。该模式在城市规划整体性编制管理实施中具有全面把控与决策的核心作用,其中包括研究体系、决策体系、管控体系、实施体系等4个工作体系,强化规划在引领思想统一、方法统一、目标统一上的灵魂作用,以技术的全过程贯穿,有效弥补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水平差异。总规划师模式具备两大运作特征,即以“两端着力,中间管控”的规划管理特征,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施管控特征。从技术要素角度来讲,是为实现城市资源挖掘,城市战略明晰,城市亮点呈现,城市价值提升。他希望通过发挥国家国体、政体、规体的充分优势,统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的“1+1”模式城市总规划师制度,解决城市出现的大城市病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和治理道路。
 

\ 
曾  坚

在以《韧性与智慧-滨海城市群的极端气候灾害管控与规划响应方法》为题目的演讲中,他表示韧性城市是满足多功能、多要求的一种健康的城市设计体系,其基本体系包括物理、经济、组织、社会和自然等维度,并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强调通过韧性城市的视角规划、调控、协同城市系统各要素,提高城市及区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弹性能力。曾教授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对滨海地区高温、洪涝、台风等三类典型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从高温生态性智慧减缓、智慧承洪和智慧承风三个目标进行相应技术方法研究,优化、修补气候韧性体系。从社会、经济工程管理等视角,他强调运用空间信息处理与数据库监测管理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SWMM技术的雨涝模拟技术等,构建海陆一体化的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灾情的适宜性,规划避灾场所,完善城市韧性保障体系。
 

\ 
龙  瀛

在以《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抗疫期间城市韧性》为题目的演讲中,他指出打造健康城市不仅仅是通过城市空间、城市规划来实现和完善的。以居住社区为例,健康环境因素如个人习惯、人口统计特征、可步行性和主干路距离等,对慢性病具有负面或正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失序或者脏乱差对于城市慢性病里面的心肌梗死复发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他强调作为城市规划、城市开发领域者,至少要从这几方面做出呼吁和缓解。针对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过程,探索智慧化技术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3000多个防疫抗疫案例进行研究,回顾、观察在抗疫、防疫、复工复产过程中,不同智慧手段所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信息感知、信息传导、信息处理、智能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或者改善城市韧性。
 

\ 
王  兰

在以《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为题目的演讲中表示,健康城市的规划是规划科学的回归,同时也是升级。城市规划发挥着对于社区、城市健康影响的作用。为此她提出“四要素、三路径”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针对慢性疾病,明确规划可以调解健康方面的建成环境要素,明确优化人们身心健康的三个路径,即减少污染源以及人体暴露的风险,提供可获得的健康设施,以更高标准促进体力活动和交往。针对传染性疾病,通过控制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探索将健康融入到城市发展中间。她介绍了健康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理论和实证框架,并基于案例详细说明了内容和步骤;同时分析了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构公共健康单元的构想。在以上两个理论框架的支撑下,她希望能够在开展健康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发展要素进行空间配置,减少健康的风险,优化健康资源的分布,最后实现健康的公平。
 

\ 
潘  芳

在以《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研究》为题目的演讲中,针对当前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所面临的:存量大,改造资金压力大;居民需求复杂,协商难度大;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足等问题,她提出从经验借鉴、政策研究、规划引导、技术标准等4个维度开展6个课题,形成老旧小区系列研究相对完整的链条,为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顺应“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的发展形势,回应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政府保基本+多方共同参与满足居民更高品质居住需求,以‘任务制’与‘申报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区域改造”的各方任务,研究提出老旧小区改造“治理体系”,搭建专业化、成规模、有担当的“平台+专业公司”,并实行多方参与的协商制度。同时提出“民生改善综合体” ,“微利可持续”,完善资金分摊规则和市级金融财税支持等概念,针对改造中存量资源产权界定困难等“堵点”问题,提出专门的解决方案,形成统一的整合利用政策或机制。
 

\ 
朱小地

在以《社会发展呼唤建筑装置》为题目的演讲中,朱小地认为对城乡更新建设要有一种开放的思维,其发展应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更具现实意义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强调他城乡更新是一个面向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要注重新建筑在存量环境中的触媒作用。因此他从一个新视角、新概念——“建筑装置”角度来切入城市更新话题。何为建筑装置?他认为“建筑装置并不是指由建筑师完成的装置艺术,而是使用建筑语言,为探索建筑主体而建造,是偏离原有使用功能或者创造新的使用功能的艺术实验”。并以“城市魔方”等建筑装置作品为例,表示其最显著特征就是观众的参与,建筑装置在近人尺度可提供观众参与的可能性,即通过自身的行为介入装置。在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建筑装置必将成为彰显理念、实力和前景的重要途径。
 

\ 
李保峰

在以《城市更新中的新旧关系》为题目的演讲中,提出人类的建设史就是新和旧的历史,永远会存在着新的空间。他认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新和旧的关系特别值得深思,从设计师的视角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在应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六个问题:审美判断之和谐与冲突;价值判断之真实与虚假;语⾔类⽐之时间与空间;时空差序之过去与未来;新旧关系之模仿与对话;创新之辩之新旧与好坏。
 
 
\ 
江  曼

以《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小区改管运一体化探索实践》为题,讲述了城镇老旧小区和深圳城中村的长效运营实践案例,并分享了愿景集团在城市更新中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和兑现价值的理念和做法。首先通过规划和策划,创造老旧社区商业空间新场景,发现土地、建筑和功能价值;其次,通过多专业系统集成,将商业空间场景落地,以场景设计、产品研发和产品实现来提升价值;最后,将前端需求转化成产品,包括长租服务、物业运营、降维溢价,形成持续高效的运营方案兑现价值。
 
 
\ 
唐  燕

在以《供给 vs 需求:责任规划师介入下的老旧小区更新》为题目的演讲中,她认为当城市更新在国内成为普遍性的行动计划时,无论从哪些维度着手,实践都离不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和对接,并从责任规划师的角度进行切入,针对城市更新中的热点话题——老旧小区改造,提出责任规划师可以通过“编制街区更新规划指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设计导则”等供给侧途经,以及“发起社会动员、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陪伴成长、承担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期研究、从设计到施工的项目推进”等需求侧途经,来综合实现小区更新改造的精细化设计及项目实施落地。处理“供给”与“需求”关系的重点在于通过沟通、谈判与协作过程,让更多角色介入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尊重居民的话语权,把舞台交给居民,以人为本做更新。
 
 

03研讨环节
 
\嘉宾研讨环节©CBC
 
研讨会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李保峰主持,嘉宾们结合演讲内容,围绕现有研究成果,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交流讨论城市更新创新模式和健康城市建设途径,并就如何提高城市的韧性和治理能力,提出专业、合理的建议。
 
“以疫情为鉴的健康城市建设探索——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应对与思考”专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新时代河北城市发展转型增添了丰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内容,起到了重要示范与带动作用。既为激发唐山城市活力,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积累了创新性思维与想法;也为河北省乃至众多城市转型升级与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优势。
 
\现场嘉宾合影©CBC
 
 
“以疫情为鉴的健康城市建设探索——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应对与思考”专题研讨会出席嘉宾名单
 
- 演讲嘉宾 -
 
沈   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朱小地  朱小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
曾   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与韧性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
李保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
潘   芳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王   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
唐   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龙   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
江   曼  愿景集团副总裁,副总设计师,九源设计院院长
 
 
- 参会领导及嘉宾 -
 
李贤明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
温炎涛  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
薛   波  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一港双城办主任
冀桂梅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福民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
彭礼孝  毕玺文化董事长
柳   青  毕玺文化总编辑
 
 
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
唐山市人民政府
组织单位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策划执行单位
毕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